编者按:4月29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学思践悟新思想 勇当改革排头兵”青年理论学习成果分享交流会,来自“一部两局”的7名青年代表分享了理论学习的经验做法和学习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南华北三门峡油气调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代表汇报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交流了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心得感悟,生动展现了青年干部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现予分享。
大家好!我是曾秋楠。刚刚,新闻中播报的就是我们团队历经十年牵头完成的南华北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重大突破成果,评价石油地质资源量4.27亿吨。
此时此刻,再次看到这个新闻,我又一次感到无比振奋!这4.27亿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南华北地区实现了近70年来油气勘查重大突破,意味着为我国能源接续基地建设找到了新的潜力领域,意味着我国300多个中小盆地,都重新点燃“为祖国献石油”的强大信心。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辈勘探专家经过多轮调查,得出的结论都是“没有油!”从无到有,作为调查团队的一员,我有幸见证了这个曾经被放弃的小盆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一步步焕发出新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大油田就那么几个,勘探开发越来越难。找到新的能源接续基地,已经十分紧迫。党叫干啥,咱就干啥!我们一群年轻人,果断把目光聚焦到中小盆地,查资料、跑野外、测剖面,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
但当我们申请项目时,还是传来质疑声,“老一辈已经干了那么多年,连点油花都没见着,再这么接着干,有必要吗?”
关键时刻,党中央明确要求组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吹响了找矿突破总号角。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总体部署也为项目申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23年,我们在三门峡盆地精心部署实施豫峡地1井。轰鸣的钻机声带着我们的期盼向着大地深处奔去。
突然,传来技术员的声音——“大家注意,钻机有异常!”我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可千万不敢出岔子呀。“钻头阻滞,危险,停机!”所有人都赶到井口,议论纷纷。“怎么回事啊,下钻还不到100米啊!”……
原来钻头被岩石泥浆紧紧地裹住,丝毫动弹不得。大家面色凝重,工程技术专家赵洪波更是一言不发,拿着刚刚提上来的钻头,死死盯住不放。
井场就是战场。面对“临门一脚”,赵洪波顾不上满身的黑泥,迅速跑回营房,开始重新设计钻刀组合方案。在一个钻头上,安装多个类型钻刀,谈何容易。钻遇不同地层,能不能顺利换刃?会不会相互干扰?一连几个日夜的分秒必争后,一种新型钻头诞生了。豫峡地1井顺利完钻,经过最终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
朋友们,可别小看这个新型钻头,我们都叫它“小盆地钻头”。它是一种能在中小盆地特殊地层顺利下钻的利器,使用前景广阔,目前还在改进中。
“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是我们代代相传的制胜法宝。
每当读起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总感觉总书记的心与我们贴得是那么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正是一代代地质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一次次新的找矿成果。
祖国大地的地质青年们,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主动扛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责任与使命,向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目标任务,挺膺担当,奋进向前!
主办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技术支持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7号 100083 电话:64697565
网站标识码bm16000002 京ICP备2020044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