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迎风霜 战严寒 雪域高原争辉煌——油气调查中心寒冬野外工作纪实

来源:地调局油气调查中心 作者:肖睿 发布时间:2022-01-13

时值岁末,万物蛰伏,地冻天寒。为把握历史主动建功新时代,保证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重点工作按时完成,一群青年于严冬再启征程,奔赴雪域高原。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这支年轻的队伍迎风霜、战严寒,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野外地质工作,在海拔四千米的祁连山上争创新时代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新辉煌。

一、冬月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十二月,巍巍祁连支使严寒与狂风,彰显“生命禁区”的威严: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让水汽瞬间凝结,呼号的狂风似利刃划刮着皮肤,竭尽全力撕扯着万物……

十二月,苍茫大地冰冻三尺,高寒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河中浮冰侵占山路,在颠簸的沙泥路上留下片片冰坡;冻结的土壤坚硬如铁,大力抡下的镐头也只留下轻微的痕迹……

十二月,在海拔4100米的冰雪高原上,这群青年不断地挑战着工作极限:极低的气压与氧气含量导致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头痛欲裂时时折磨着他们,极寒的天气与淹没脚踝的积雪带来刺骨的寒冷,让他们双脚冻伤却不能自知……

 

       工作期间实际监测的气温纪录 

                

雪中采样                冰上行车

 

二、集中心合力,尽全力支撑

为保障高原地区野外工作安全,更好地开展陆域水合物调查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研究,支撑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为这群青年们送去了高质量的野外装备,为高寒地区野外工作提供更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碳通量监测系统等设备,为这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青年们搭建出一个高科技平台,让他们在青藏高原全方位资源环境研究舞台上大展身手。

三、守地质初心,践报国使命

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中心党委的指导下,在第十党支部的带领中,这支年轻的队伍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本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要更高的顽强斗志, 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面对极寒的气温、肆虐的狂风、坚硬的冻土,这些青年虽身强体壮,但仍有呼吸困难、头脑裂痛的高反之苦,有翻山越岭定点、硬凿冻土取样的工作之苦,但身处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他们不畏艰难,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靠着十字镐、铁锨等“原始工具”完成了预定野外工作任务,他们也将以实际行动继续践行“地质报国”使命,努力争做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奋斗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凿冰取土样

 

 

 

四、显观测成效,结创新硕果

伴随着这群年轻人辛勤工作的是酷暑与严冬,等待着这支青年队伍丰收的是成效与硕果。经过大尺度连续性的时空观测与长期的科学研究,他们在天然气水合物、冻土、碳排放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创新认识:首次实测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过程、原位实测木里多年冻土变化过程、揭示木里多年冻土区碳源碳汇特征……系列观测与研究成果为青海省环境保护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也为青藏高原土壤碳排放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他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群青年必将为青藏高原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进一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必将让地质人的辉煌闪耀祁连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