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地调人眼中的“两个维护”—读习近平基层工作采访实录有感,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来源:地调局油气调查中心 作者:张立勤 发布时间:2021-03-04

我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名基层党员、副处级技术干部。最近阅读了《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和《习近平在福建》四本书,很想分享一下学习体会。希望我的读书体会,作为一个引子,激发大家学习丛书、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其人其事。

这套书以记者采访的形式,采访了当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事、秘书、下属等多个对象,从不同的采访对象口中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不同时期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及生活细节。记叙手法以故事片段为主、评论为辅,读来引人入胜。不同的采访对象的叙述相互印证,材料真实可信。这套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的过程,记录了他在正定、厦门、宁德和福建取得的成绩、付出的辛劳,他向群众展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平常一面,更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实践背景。这套书很适合基层干部借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经验及生活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走上基层从政之路?他在陕北农村插队七年之久,深刻理解中国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面临的疾苦,陕北农民对他的朴实感情也深深打动了他。当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军委办公室工作,他的生活远离了陕北农村,但他常常忆念陕北的乡亲们,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他说如果不知道农村的苦,便可以安心在北京享受大都市的生活,但他不能,因为他知道陕北农民的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抉择,他在别人质疑的眼光中选择到正定县从政。可以说,他从政的初心就是为了农村、农民,而不是为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生活节俭朴实。他在食堂一日三餐、不坐公车、不收礼;他和彭丽媛的婚礼简单,夫妇长期两地分居;他忙于工作,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在抗洪前线。他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工作、调研上,团结和关心困难群众上,学习理论知识上,他为家庭付出的时间可想而知是少之又少。习近平总书记与彭丽媛的爱情也是非常不容易,她的付出也是非常之大。

习近平总书记和群众打成一片,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去农村调研,从来不拿官架子,主动打招呼,先给农民递烟,真正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他骑自己买的自行车去乡村调研,后面驮着他的秘书,也去秘书家吃饭,传递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形成的四下基层传统: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些都是他亲力亲为带头去做

习近平总书记担当作为,在宁德收拆违规福利房时,他说“我不得罪违规的党员干部,我就要得罪全县的老百姓”。

他胸怀大略,大谋大志,做前瞻性发展规划。

他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深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一定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一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