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总结成果,发现亮点,明确方向——河西走廊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外协课题成果验收会在兰州举行

来源:油气室 作者:陈夷 发布时间:2016-07-26

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保障项目成果质量,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实施的“河西走廊盆地群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的外协课题成果汇报交流会在兰州召开,会议主题包括外协课题审查、项目成果总结及方向交流研讨。会议由中心主办、甘肃地质调查院承办,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海煤炭地质一〇五勘探队等课题承担单位的专家近40人参加了会议。

中心副主任张作衡,副总工程师周新桂,科学技术处副处长胡志方,油气室副主任尹成明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还包括油气调查中心高永进教授级高工,甘肃地矿局总工张新虎、处长叶得金,甘肃地调院副院长张翔,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郑建京,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王西文教授,青海油田研究院胡勇高工,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高级会计师瞿燕丽等。

根据总体安排部署,7个外协课题的负责人或代表汇报了各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心河西走廊项目负责人杜治利高工、玉门油田研究院天然气室李涛主任、甘肃地质调查院杨涛等分别就2015年河西走廊盆地油气调查进展和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了下步河西走廊油气调查的思路和重点方向。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和各课题负责人的汇报,检查了相关材料,对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讨论认为项目取得了一项重要发现,取得了四项研究进展,提出了七个重点方向。

一个油气调查新发现,即为通过在武威盆地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实施武地1井,在武威盆地北部石炭系首获良好油气显示,充分证实了该区石炭系重要油气资源潜力。

四项研究新进展包括:通过对敦煌、武威、民乐等盆地进行电法测量和二维地震,初步查明了构造格架、地层序列,结合断裂的分布特征,合理划分了构造单元,分析了构造演化历史;利用露头、钻探等资料,初步查明了敦煌盆地侏罗系、武威盆地石炭系、民乐盆地白垩系等地层展布特征和沉积特征,明确了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储层特征和保存条件;通过评价重点烃源岩层系的生烃潜力,优选有利目标区,预测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和领域;对河西走廊外围的木里盆地侏罗系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展区带优选评价,并提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七个油气调查重点方向:石炭系领域包括武威盆地儿马湖-中卫凹陷、武威盆地中央坳陷、民乐盆地东部;侏罗系领域包括雅布赖盆地东部生物气、潮水盆地西北部庙北凹陷和敦煌盆地红柳沟-大坝凹陷;白垩系领域包括民乐盆地东部李寨村凹陷。

最后,张作衡副主任代表中心对与会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肯定了项目取得的成果,认为提升了继续在此地区开展油气调查工作的信心。同时张主任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成果报告和图件,总结油气基础地质填图方法,完善油气远景区及有利目标区评价依据,建议各单位继续加强合作,通过充分论证,合理部署,把河西走廊公益性油气调查的有限资金投入到最有资源前景的地区。

中心副主任张作衡发表讲话

 

课题承担单位进行成果汇报